前阵子有个挺红的电视剧叫《新结婚时代》,女主角顾小西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谁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好,但同时谁也不希望自己比朋友糟。仔细咀嚼一下,后半句还说出了一个经济学理论:相对效用假说。就是说,人们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与其他人生活状况的比较,比周围人过得越好,他的幸福感就越强烈。
这样的“相对论”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个人财富的多寡。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尤其是农村里流行用“万元户”来称呼先富起来的人,那时候有超过5位数的银行存款就很稀罕;90年代后期又流行起“百万富翁”的称呼,一个家庭若有个100万的资产就会引来众人的羡慕。但现在到了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手握百万以上资产已不足为奇。
原因何在?国内CPI在不断上涨。今年一季度 CPI同比增长8%,创十余年新高。这意味着我们持有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正在被时间慢慢磨损,个人一味地持有现金和储蓄,财富就面临着减值的危险。因此,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绝对购买力,而是如何保持相对的财富地位。只有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都能跑赢CPI,才能感觉自己生活水平在提高。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逐渐意识到财富“相对论”的重要性,通过积极理财来增加收入,基金理财更是受到普遍的欢迎和肯定,基金开户数从2005年初的100多万户迅猛增加到2008年4月份的2700多万户,基民队伍日益壮大。
不过今年受到内外部投资环境的变化,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调整,基金销售也进入了低潮期。但聪明的投资者会发现,从历史经验来看,销售低迷之时,可能恰是入市投资的良机。比如2005年下半年,当时股市刚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A股振荡不前。此间国内一共发行26只开放式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仅11亿元。但截至今年5月,这26只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60%,平均累计净值均在3元以上,投资者所获颇丰。
想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提高“相对财富”,就要培养自己一生理财的好习惯,不能以市场的一时涨跌动摇理财之念。李嘉诚也说:“30岁之前靠体力赚钱,30岁以后要靠‘钱’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