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到股市几乎99%的人都是“想入非非”的,剩下1%的人是做好了血本无归的准备。炒股票属于十年磨一剑,没有经过股市的历练、磨练、锻炼很难在股市成功。进入股市第一步不要想着赚钱,而是想办法做到怎样不亏钱,只有做到了不亏或少亏,才能进入到第二步,并且通过自己的盈利模式去赚钱。
因此,工欲善其事告诉我们的是怎么先把事情做好,必先利其器表达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把理论知识学好、把技术打磨好、把耐心修炼好、把应对措施完善好、把突发情况准备好,接下来就是把运气交给程序及理智。
二、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
伟大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股市之路,布满荆棘、充满地雷阵。要想走得远一点,走的顺一点、 走的准一点,就要争取与那些优秀投手、民间高手、职业炒家等那些成功的“巨人”在一起,虚心请教,与这些经过大风大浪历练的人在一起,会发现不同寻常的风景和世界,而这些风景会带着你走向成功、最终按照两点之间最近的直线的路线去博弈赚钱。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可以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迷途,甚至于可以实现“借力使力”“弯道超车”。
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也可以理解为苦读成功者的呕心沥血之作,从书本上汲取营养,积累成功者的经验教训。股市投资是一个打磨的过程,自己的摸索往往是一个事倍功半的探索,需要耗费及付出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而借力使力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过程,以效率直达目标。
三、投资不能舍近求远,学会聪明投资。
聪明的人未必是一个聪明的投资者,而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势必是一个懂得如何买进,如何卖出的人。
股市中聪明的投资者可以划分为大智慧与小聪明,前者无疑属于巴菲特。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买”。巴菲特的理念及方式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近乎残酷,不要说持有10年,就是拿上几个月,很多人可能也难以坚持。后者的小聪明更多指的是:无论多与空,牛与熊每天都在频繁交易的投资者。
大量事实证明,频繁交易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是亏损的根源,不可否认频繁的短线交易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在美国罗宾斯世界杯交易冠军赛中,日本的Fairy先生就曾经三次获得冠军,成绩非常出色。他在2001年下半年获利1098%,2002年上半年获利709%,2003年获利1131%。他的交易风格就是短线操作,但这种成功案例是极为少见的。
在惊叹及诱惑之余,大概率而言,频繁的交易不能够给大多数投资者带来利润,更多的是失败。投资大师江恩在24条永恒的规则第17条中就重点提示过:“避免出入市过于频繁”,所以把频繁交易视为小聪明并不为过。
四、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及盈利模式。
进入股市第一步要走的慢,慢就是耐心,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打磨耐心、形成“护城河”的过程;股市第二阶段,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通过股市的洗礼、历练、积累,摸索,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及盈利模式。
如果说前期第一阶段是用别人的眼睛看市场,而后期就要用自己的视野看股市,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包括选股的方法,风控系统、战术策略、仓位管理等,把自己作为资金的指挥官,运筹帷幄。
股市投资,一招一式、乃文武之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因此,进入第二阶段这个过程是明白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尤其是对于自己看盘、选股、操作的盲点、盲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不打无准备之仗,目的是让你在实战中冷静地按部就班、而不是随波逐流,从容应对、而不是手忙脚乱,大道至简,而不是急功近利。
炒股票少走弯路,不是说不走弯路。走弯路是每个投资者无法回避的成长过程。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总结的方式、优选的方式、迂回的方式等尽量避免走弯路,炒股票其实是有“捷径”可走的,你思考的越多、实战得越持久、总结得越详细、布局得越合理、准备得越充分,离亏损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