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生耕致富》。早年读浩然的《金光大道》,里面村长张金发有这样一句话“谁发家,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这是在文学中反映人们对致富的渴望。而现在,关于致富之道的书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是现实中人们对致富的渴求。
致富,并不是罪恶。但致富之道却各有不同。与其他有关理财致富的书籍多注重传授理财技巧,介绍理财技术相比,《生耕致富》这本书却更注重勤俭,注重积累的理念,用看似憨厚、简陋,有时还显笨拙的努力,执拗、持久的坚持,以取得有效的成果。从这一点看,《生耕致富》这本书体现了中国古代“耕读传家”文化传统在现代理财中的运用。要生存,只有勤于耕稼。只是时下耕稼的对象由土地变成现代金融产品。
诚然,有些人是有特别的理财天赋,有些人是有上天的特别眷顾,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大多数人不行。他们需要辛劳的耕耘,长期的积累,才能收获应有的财富。马惠明兄的《生耕致富》就是为这些人写的。
读这本书的手稿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用这本书的思想和方法做个实验,试试财富的积累之路。
实验从书中引用的一句话“pay yourself first”开始。假定我是一个只对金融市场略知一二的人。首先,我按固定时间点先pay给自己,“先给自己存一笔钱”。
接下来,我选择投资的对象。面对成千只股票,我是满脑子糨糊,搞不懂,不选。
另外的选择是基金。面对的基金也数以百计,选择一个能战胜市场的基金也不容易。基金有主动性的,有被动性的。根据书中介绍,我选择能有70%机会超过专业顾问的被动性基金,只要能跟上社会的步伐就行。
在被动性基金中,我又选择中小企业指数基金。生耕,生者,代表生机,生气,中小企业像幼苗,会更有生机吧。
最后投资对象确定为中小板ETF这种交易最方便的指数基金,后来的实验又选择了中盘ETF。
十个月来,我每周固定时间、固定金额定投中小板ETF,后来又定投中板ETF。这种简单的投资方法带给我的收益率是,迄今前者17.93%,后者8.97%。这可不仅超过了储蓄存款利率,也超过了CPI的涨幅哦。
当然,这个实验在时间长度上还只能算是一个投资方法的阶段性成功的雏形,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样本,但是实验还会延续。
再回头来说说马拉松。
2010年10月31日。朗日当空,凉风习习。我和马惠明兄一同跑在马拉松到雅典的路上。这是一场纪念马拉松2500周年的赛事。
公元前490年,一名战士也跑在由马拉松通往雅典的路上。他冒着酷暑,跑在或许都没有路的山野之中。他一定也有过饥渴难耐,他一定也有过步履蹒跚。但是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他一步一步地前行,一点点地接近了雅典,终于,他把胜利的消息带到了雅典。战士逝去了,战士的精神却永存——“积跬步以至千里。”
我们也跑在这条道上,我们也在“积跬步”。每一个跑者,或跑得快,或跑得慢,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向前,就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跑着,想着。我突然跳出了一个想法,《生耕致富》中所推崇的积累精神,这种点点滴滴的积累,积小流以成江海的精神不也和跑马拉松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累”积财富,好比跑马拉松,坚持一步步前行,既简单,也困难。说简单,只要一步步地迈步向前就行;说困难,难在坚持,许多人畏惧坚持42.195公里的路程;说简单,只要稳步前行就行,说困难,许多人又因无法抑制欲望而破坏了配速。
跑马拉松使我们知道了:不要怕输在起跑线上;跑马拉松又使我们理解了:欲速则不达;跑马拉松更使我们切身体验了:成功往往取决于再努力一下的坚持之中。